联系电话:0571-88668891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特色服务厌学及手机成瘾

厌学及手机成瘾

3d8bc121984dbcc1f3d061a2ebbde2d6

认识厌学

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逃课逃学、疏远或敌对同学与老师、一提到学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厌学现象在我国校园中普遍存在着,有关调查显示,当代小学生中有5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有近12%的人厌学情绪较严重,已经使学业成绩受到影响。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就厌学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孩子存在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厌学的程度也大不相同。

对于轻度厌学的孩子

这类孩子的厌学情绪相较而言不那么明显,他们可能只会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会产生厌学情绪,这需要父母具备相应的敏感性,能够察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护理,了解与减轻孩子不必要的担心与压力,增加孩子心理健康程度,以保持孩子对与学习的合理认知。

对于中度或重度厌学的孩子

他们可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如抗拒入学、长期"蜗居"在家,闭门不出,沉迷游戏,生活日夜颠倒,脾气反复无常难以控制,拒绝与父母交流,呈现出社会退缩状态。这些情绪与行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孩子的心理不稳定性,自信心的下降、自我评价的降低与心境的低落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社会回避心理,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将极有可能导致孩子成为“茧居族”。

要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他们的厌学程度,往往需要学校、家庭、心理工作者的紧密配合,防治结合,及时前往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了解孩子厌学行为中的心理学内涵,根据专家建议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如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必要时(如与抑郁症共病)参照其对应症状予以药物治疗。

接受心理评估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承认疾病,而是意味着能够更加及时而科学地帮助孩子走出目前的认知困境和情绪难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紧闭心门、成为“茧居族”,父母想要行动怕伤害、不行动又怕耽误的内外煎熬的境地。

茧居状态:

“茧居”概念首先被日本学者提出,主要指年轻人长时间闭门不出,出门也只在家附近活动,终日无所事事、回避社会交往的生活状态。

社会退缩:

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与社会互动脱节的情况持续六个月以上,而且主要因素并非肇因于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形。

应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身心俱疲”,“手段齐出”,依然无济于事……

家长的求助问题常常是:“我孩子不上学,怎么能让TA去上学?”。 

心理治疗师的一个困境就是:在家长的世界里,一切问题的来源是不上学,只要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真的是这样吗?

01“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

曾经有一段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位初中的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孩子同意接受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孩子告诉我,他不愿意来见咨询师的一个原因就是,做咨询是要付出代价的,父母不会无缘无故的做咨询,他们只是想找一个人帮忙把他弄回学校,他也担心咨询中会被当成“不上学的问题少年”。男孩结束咨询的时候答应愿意再来,并告诉咨询师:“感谢你并没有和我讨论为什么不上学……”

家长焦虑地问我,李医生,孩子什么时候能上学?我告诉家长,上学的问题只是“表象”,孩子可能还有很多“内在”困惑,心理咨询需要了解孩子内在的问题,帮助孩子慢慢的走出现有的困境。

家长很认真地听完,带着感激的说道,很感谢您,我知道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次就解决的,心理咨询也不会马上就好……不过我想知道,这种情况心理咨询要做多久才能去上学……

很显然,家长并没有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她只盯着“什么时候才能上学”。用她孩子的话讲:“如果不是我不上学,我妈并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如果没有上学这个话题……我们全家怕是一辈子都找不到共同话题了……”

孩子有好多话要讲,也有好多话希望父母去听,而面对父母的时候,父母会说:孩子,我知道上学对你来说有很多的困难……孩子可能会说,除了学习,你还能说点什么呢?你就不能说点别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妈妈是关心你的,即便你不去上学……

02“太阳与西风”

家长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恨不得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塞到孩子的脑子里,但结果现实要么只能得到孩子的表面应承,要么只能惹孩子心生厌烦。你好像已经精疲力尽无计可施了,只得小心翼翼地维持亲子关系。

我们将大部分目光聚焦在了孩子“不去上学”这件事上,首先要做的仿佛是把孩子送回学校——然而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忽视“不去上学”的孩子的内在心理学因素而强行将厌学孩子送返校园的做法所带来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这样做反而可能激化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促使孩子作出无法挽回的冲动行为。

如果将孩子的一些厌学行为比做一层一层的“茧”,这些“茧”好像阻挡了我们投向孩子的关切的目光,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茧与孩子、茧与我们以及孩子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呢?如何触及到孩子的真实内在、如何靠近孩子封闭的内心呢?

西风与太阳

有一个“西风与太阳“的故事。

西风与太阳打赌,看谁能够让路上的行人脱下外套。

西风选择“呼呼”地吹,想要吹落行人的外套,没想到行人把外套攥得更紧了,边快步走远边咒骂着“寒冷的鬼天气”;太阳选择自由地散发热量,驱散了西风带来的寒意,行人们纷纷脱下外套,感叹到“天气真好啊”。

故事中寒冷的西风我们可以理解为代表着面对孩子逃学行为时我们的谴责、怒骂,或者理解为我们自以为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的劝告与讲道理,是一种进攻的姿态;而温暖的阳光所代表的包容、理解与支持,这一种耐心、无条件的支持的态度才是帮助孩子松动心防、破“茧”而出的必备条件。

我们如何成为太阳呢?

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两个字——倾听。

倾听不是单纯地用耳朵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孩子的言辞,还需要你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真正的倾听,需要我们做到: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当孩子诉说他压力大时,避免回复类似于“我还压力大呢”、“我也很辛苦啊”这样的话,当孩子说话时,我们尽量将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

2、尊重孩子,不打断对话,让孩子把话说完,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打断孩子的诉说,这将抑制孩子的表达欲,有可能让我们错过真正重要的东西。

3、保持冷静,不要匆忙下结论与急于评价或争辩,我们需仔细听孩子在说什么,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怎样反驳孩子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

科室团队

电话咨询 预约床位
x

预约床位